大班的孩子背出60手棋谱的超级记忆力

2016-5-26  HI-CHESS  人气:2297


学棋的小朋友有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力,那就是复盘。学棋两年的小朋友基本上可以把一盘棋的进程摆出70%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盘棋两三百手,前后下了一两个小时,怎么可能一个子不错地摆出来呢!事实上复盘是下棋的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的一项小本领。

         

学了围棋半年到一年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小朋友尝试摆出自己下的棋,或者是开局,或者是局部的一个变化。一开始,学了一年的小朋友最多能复出二三十手,两三年后,一盘棋就可以大致摆出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记忆是怎么一回事,记忆力是天生的吗?人的记忆潜力有多大?如何快速提高记忆力?

          

最早对记忆力进行研究的是思想家柏拉图,他认为记忆就像在蜡板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后来又有了古罗马人的罗马家居法和直接连想法,一直使用到今天,许多快速记忆法都是它们的升级版;17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派的洛克研究了重要记忆现象—联想;真正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进行了严格数量化的测定,同时对记忆保持的规律作了系统研究后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我们可以看到20秒后记忆保留58.2%,而31天以后就只有21.1%。    

进入现代以后,记忆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记忆及人体大脑研究,科学家得出结论:理论上人的最大记忆容量相当于三四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有藏书近两千万册。心理学家也总结出了许多系统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美、英、日、苏等国家或设立记忆法专科学校,或开办函授教学,开始对人们进行增进记忆的普及教育。每年一届的国际记忆大赛,也开始有中国人参加。


记忆力并不是天生的,通过训练掌握方法后,记忆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忘事,就老批评他,这样对他实际并没有什么帮助,此时应该想办法对他进行记忆力训练。


宋朝有个人叫陈正之,反应相当迟钝,甚至被人叫做“陈傻子”。虽然他念书很勤奋,读了一本又一本书,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有一天,他遇到了著名学者朱熹,朱熹询问情况后告诉他:读书不要只图快,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是因为方法不对头,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改变念书的方式和记忆方法,加上他异常地刻苦和勤奋,终于成了一个博学之士,人们对他的称呼也改为了“陈博士”。


陈正之改变后的读书方式实际也是一种记忆力训练的方法,提高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进行记忆力训练。传统的记忆方法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内容刺激脑神经达到记忆的目的,比较费时,还容易遗忘。现代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图像记忆方法,并且在网络上流行,主要是通过奇特、夸张、有趣的生动画面,来达到强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一次性深刻记忆的目的,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截然不同。图像记忆的原理充分运用了人脑的记忆优势,传统记忆一般使用左脑,而图像记忆通过图像来刺激右脑完成记忆。


了解了记忆的原理和方法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小朋友能准确回忆出一两百手棋的位置和进程是有着科学道理的。


首先,它不是死记硬背,事实上光死记硬背也没有办法记住这么多。就像陈正之读书一样,每一段话都要思索理解之后才能记住,棋盘上的每一步也是小朋友认真思考之后才落子的,每一步棋都会想一想,有哪些选择,每种选择之后对方会如何下,有哪些变化,最佳选择是什么,经过这样的思索,每一步棋自然而然就记得很清楚了。


其次,除了理解和联想记忆之外,围棋的思考更多是一种画面,每种变化也就是一幅幅不同的图像,就像网络流行的图像记忆法一样,各种变化中的图像记忆法一样,各种变化中的图像不停刺激小朋友的脑神经,自然记忆就很深刻了。


围棋训练的过程也相当于是一个对小朋友进行记忆力训练的过程。随着围棋训练的坚持,它改善记忆力的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小朋友的复盘能力实际上也是记忆能力的体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除了以诗赋著名于世外,同时也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随便看过的棋局拂乱之后,他能马上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小朋友记忆能力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棋盘上,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越来越厉害。过目不忘,学习的效率自然就大大提高了,而且他对知识的记忆再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完全融会贯通之后的掌握。



所以学棋的作用是很大的

很多在邢台棋院学习围棋的家长表示

自从孩子学棋后

整个思维方式都变得敏捷了

同时

邢台棋院暑期班开始报名了!

成为小棋手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