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朋友不太会评估局面,我们到底当前局面有哪些优势?哪些是真正的优势,哪些弱点,当前局面到底谁更好一些? 因为这是我们下一步计划的出发点,因为咱们的计划不能过于自信也不能过于悲观。所以今天我们再来教给大家国际象棋的局面评估的一些高级技巧。
请先看以下的开局进程:
1. c4 c6 2. e4 d5 3. exd5 cxd5 4. d4 Nf6 5. Nc3 Nc6 6. Bg5 e6 7. c5 Be7 8. Bb5 O-O 9. Nf3 Ne4 10. Bxe7 Nxe7 11. Rc1 Ng6 12. O-O Bd7 13. Bd3 f5 14. b4

那么,如何来评估当前的局面?
世界冠军尤伟是这样说的:
“双方子力均等…… 无法断言白方比黑方更具优势;相反,黑方的马在白方半场根基稳固,看似极具威胁。”
“为何白方局面更优?为何能说其优势足以制胜?”
“白方占优的原因在于其拥有后翼兵群优势…… 白方优势后翼前沿兵已越过黑方 d兵,因此两翼的兵链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尤伟曾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其著作大多颇具见地;事实上,在上述分析中,他也确实点出了该局面的一个关键要点,但这一要点却被他 “后翼多兵必为优势” 的固有认知所掩盖。
从塔拉什到尤伟,许多棋坛大家都将国际象棋视为一种可以形式化的事物,认为它遵循着明确且近乎数学般严谨的规则。但国际象棋的本质并非如此,任何通用原则,总会存在大量例外情况。
上述两位虽对国际象棋有诸多深刻见解的作者,在试图将国际象棋 “规则化” 的过程中,有时会偏离客观;这种倾向也影响了水平稍差的后续作者,导致他们常常宣扬一些意义不大或毫无道理的 “原则”。
国际象棋中局的几乎所有特征,都兼具优势与劣势两面。要区分某一特征在此局面中究竟是优是劣,必须结合实际局面具体分析。当然,了解国际象棋的各类 “原则” 并无不可,但这些原则应仅被视作参考准则。
还有一些最优秀的棋坛作者,诸如德沃列茨基(Dvoretsky)与沃森(Watson),已对中局局面提出了更为均衡的见解,并强调了灵活应变与开放思维的重要性。
如果从现代视角审视上述局面,我们或许能发掘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尤伟认为此局面是 “后翼多兵优势” 的例证,实则并不准确,因为白方拥有一系列局面优势,其中多数与后翼多兵并无关系。
首先,黑方的e6 落后兵及由此产生的e5格弱格一目了然。虽然目前e6兵受e4 格的黑马遮挡,但这只马大概率无法长久停留,因为白方最终可走f3,迫使黑马撤退或交换。那时候,e6兵将完全暴露在半开放e线上,直接面对白方的攻击。
其次,黑方d7象是一只坏象。这只象被浅色格的中心兵链严重束缚,几乎毫无活动空间。长期来看,它也许可以经e8格转移至h5格,但这需要先将g6格的黑马走开,而黑马一旦离开,白方就能走马到e5,再走f4,进一步扩大优势。此外,黑方走…e5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要实现这步棋,黑方需先控制e5格并巩固 d5格,即便侥幸成功,也会留下一只d兵孤兵,陷入新的被动。
当然,后翼多兵确实是白方的另一项资本,它为白方提供了额外的积极走法。除了策划f3的推进计划,白方还可直接将b兵推进至b5;至此,黑方不得不时刻提防白方后续走c6突破后翼的可能性。但关键在于,目前后翼多兵这一优势,在对全局局面的评估中仅属次要因素。过分聚焦局面中某一相对次要的方面,并将其假设成白方占优的唯一原因,这种做法具有误导性。
HI-CHESS国际象棋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