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I-CHESS / 文章资讯 / 新闻资讯列表页全部 / 正文 / 返回

思维的艺术:CEO与国象大师的智慧共鸣

发表日期:2025-09-17   分类:新闻资讯   人气:44

研究表明,在国际象棋和商业这两个看似迥异的领域,顶尖高手却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思维模式。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2011年出版)和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棋与人生》,2007年出版)都曾在著作中指出,国际象棋大师的决策逻辑与卓越CEO的战略思维高度相似。这种跨领域的共通性,揭示了顶级决策者的认知规律。


国际象棋大师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前瞻性思维。他们不会只考虑眼前一步,而是会推演未来五步、十步的可能变化。同样,真正卓越的CEO从不局限于季度财报,而是着眼于未来五到十年的行业格局。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1997年上市时就确立了"长期思维"的战略,即便面临短期亏损仍坚持投资物流和云计算,最终奠定了亚马逊的全球统治地位。

埃隆·马斯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即便特斯拉和SpaceX都濒临破产,依然坚持投资电动车和可回收火箭技术,如今特斯拉的市值已远超传统车企,SpaceX则彻底改写了航天业的游戏规则。

当然,商业环境比国际象棋更具不确定性,政策变化、技术颠覆等因素都可能打乱计划。但正如棋手需要应对对手的意外招法,优秀的CEO也必须具备随时调整战略的灵活性。

敏锐的洞察力是另一个关键共通点。国际象棋大师能在瞬间发现对手的弱点或战术机会,顶尖CEO同样善于捕捉市场变化的信号。

Netflix的里德·哈斯廷斯在DVD租赁业务如日中天的2007年就全力转向流媒体,后来又率先投资原创内容,每一步都领先竞争对手。

微软的萨提亚·纳德拉上任后果断将公司重心从Windows转向云计算,让这家老牌科技巨头重获新生。

虽然商业世界的"棋盘"规则随时可能被新技术或新对手改变,但与国际象棋一样,犹豫不决往往会导致优势尽失,关键时机的把握决定成败。

冷静与理性是第三个重要特质。国际象棋大师即使处于劣势也不会自乱阵脚,而是冷静寻找翻盘机会。同样,伟大的CEO在危机中仍能保持清醒,甚至逆势布局。

史蒂夫·乔布斯1997年回归苹果时,面对濒临破产的局面,他果断砍掉冗余产品线,专注于iMac、iPod等核心产品,最终带领苹果走向辉煌。

沃伦·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当市场陷入恐慌性抛售时,反而大举投资优质资产,危机后获得巨额回报。

虽然CEO要面对比棋手更复杂的多方压力,但真正的决策高手都具备"棋盘之外的定力",能够在纷扰中坚持正确判断。


棋王加里·卡斯帕罗夫在其著作《棋与人生》中曾说过:"战略不是一套固定的计划,而是适应变化的能力。"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商业与棋局的共通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商业就像是一个更高维度的国际象棋 - 棋盘更大、规则更模糊、变量更多。但不变的是,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看得更远、算得更深、执行更果断的人。这种跨越领域的思维模式,正是区分卓越领导者与普通管理者的关键所在。


注:文章转自国际棋联公众号

HI-CH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