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名荷兰少年在荷兰某赛事期间被发现袜子里藏有手机,近日国际棋联道德与纪律委员会对其判处三年禁赛,其中一年缓刑。
该委员会于上周公布了这一决定,涉事者为 19 岁的约里・哈勒曼。2024 年 8 月,他在弗利辛根举办的第 26 届 HZ 大学国际象棋锦标赛中被驱逐。该赛事是荷兰最具影响力的公开锦标赛之一,230 名参赛者中包括 9 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Chess.com当时就报道了此事,并指出:哈勒曼的全国等级分不足 1700 分,却接连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 —— 赛事主组织者汉斯・格罗芬将其表现描述为 “近乎完美的发挥”,这一情况引发了怀疑。
哈勒曼在该赛事中,他的对局仅有 3 局获得了等级分。
“当然,作为机构,遇到这种事确实令人遗憾,但另一方面,能清除这类害群之马,你也会感到庆幸,” 格罗芬当时在一份新闻声明中表示。
第五轮比赛中,他击败了FM巴尔,这一情况促使这位等级分 2248 分的棋手通过邮件通知了裁判长。在接下来的一轮,哈勒曼在直播棋盘台参赛 —— 选手进入该区域时需接受强制性金属探测检查。他在这场比赛中轻松不敌那位国际大师(IM),而这也是目前该赛事中唯一一场可公开查看的哈勒曼的对局。
在第七轮比赛中,该选手未在直播对局台次参赛,且起初无需在入口处接受扫描检查。根据裁判长德沃赫拉雷的报告,本轮比赛开始后不久,该选手便前往卫生间。返回时,两名裁判已在等候,要求其接受全身 X 光扫描检查。
根据裁决结果,哈雷曼起初多次拒绝接受扫描。直到裁判告知他,若拒绝将被判负、无法在赛事剩余阶段获得对阵安排,且相关报告将提交至国际棋联后,他才同意配合。裁决显示,扫描检查中,裁判在其袜子里发现了一部被藏匿的手机。
据裁判长报告,该选手(即被申诉方)在主裁判面前进行口头辩护时称,“在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中,把手机放在袜子里是很正常的事”。但他拒绝了裁判长提出的 “开机并允许检查手机” 的要求。
裁判长的报告还指出,该选手声称自己 “忘了” 身上带着手机,面对检查时感到恐慌。然而,当被要求解锁手机时,他仍予以拒绝,称 “手机是私人用品”。由于未配合裁判工作,哈雷曼被逐出赛事,其正在进行的对局也被判负。
国际棋联公平竞赛委员会对该案件展开调查,并委托国际大师里根教授 —— 凭借其统计模型在国际象棋作弊检测领域享誉的权威专家 —— 对哈雷曼的对局进行分析。里根的报告结论显示,该选手的对局表现 Z 值 “超过了国际棋联 2.5 的阈值”,符合借助计算机辅助下棋的特征。
哈雷曼通过其法律顾问进行辩护,称自己的优异成绩具有误导性,因为他的等级分仅基于少量对局。他指出,目前并无证据证明手机被实际使用,也没有目击者看到他用手机作弊。
这一辩护未被国际棋联道德与纪律委员会采纳,该委员会认定哈雷曼同时存在 “作弊” 和 “不配合裁判” 两项违规行为:
裁判长的报告、其他裁判及官员的证词均证实以下事实:被申诉方(哈雷曼)藏匿手机、携带手机进入卫生间、将手机藏在袜子里、起初拒绝接受扫描,且仅在得知 “拒绝将导致被逐出赛事及后续进一步处理” 后才同意配合扫描。此外,被申诉方本人在辩护中也多次承认这些事实,并以此表达悔意。若被申诉方确实未参与作弊,本可直接配合裁判的手机检查要求。
此前,荷兰国际象棋协会的主管法院因 “无法证明哈雷曼故意使用或意图使用电子设备作弊”,仅判定其 “将手机带入赛事大厅,违反了其他公平竞赛规则”,最终撤销了对他的作弊指控。但该判决作出时,里根教授的报告尚未公布。随后荷兰国际象棋协会提起上诉,相关最终判决被暂缓。
国际棋联道德与纪律委员会驳回了荷兰国际象棋协会的相关主张,明确指出:无论各国国内裁决结果如何,国际棋联对所有国际赛事均拥有管辖权。最终,哈雷曼被处以 36 个月禁赛;考虑到其年龄、无违规记录、等级分较低及表达悔意等从轻情节,其中 12 个月禁赛缓期执行以观后效。
该案件是弗利辛恩赛事关联的第二起重大作弊事件。2022 年,一名新加坡选手承认在该赛事 2019 年赛事中,曾在四场对局中使用手机作弊,随后被国际棋联禁赛两年。
同年(2022 年),另一名 19 岁选手在荷兰公开赛期间也被查出携带手机 —— 此前他在一系列业余赛事中曾连续取得优异成绩。
截至目前,哈雷曼未回应Chess.com的置评请求,其法律顾问也未就另一项问询作出回复。